番禺橋南街福景園是一個有580多戶的居民小區,設置了2個定時投放點和1個垃圾分類誤時投放點,疫情期間繼續嚴格實施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大龍街清河市場是番禺區最大的農貿市場,疫情期間繼續實施“二級五分法”,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近日,記者在采訪時獲悉,疫情期間,番禺區垃圾分類不松懈,確保疫情期間生活垃圾得到安全有效處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各鎮街迅速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減低交叉感染風險,疫情期間全區共設置1300余個廢棄口罩回收點,1800余個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
福景園小區:
垃圾分類沒有因疫情防控而耽擱
3月5日下午4時多,記者在福景園小區看到,身穿紅馬甲、胸前印有“黨員突擊隊”的工作人員守在小區門口執勤,對進入小區的人員量體溫、對進入小區的車輛進行檢查。據了解,這些站在小區門口執勤的黨員突擊隊隊員,在疫情發生之前也是該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
那么疫情期間,該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怎么樣呢?
記者首先來到該小區的垃圾分類誤時投放點,這里設置有餐廚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投放箱,旁邊還單獨設置了1個廢棄口罩收集桶,安裝了語音播放器和攝像頭,誤時投放點的對面安裝了洗手盆,居民將家里帶到誤時投放點后自覺分類投放。隨后,記者來到該小區的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點,定時點只在上午6:00-9:00和晚上6:00-9:00設有垃圾桶,記者當天采訪時不是垃圾投放的時間,除設置了一個廢棄口罩收集桶外,沒有看到其它垃圾桶。
福景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吳盛國告訴記者,通過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垃圾分類工作,該小區已形成常態化的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疫情期間,雖然大多數社區黨員、志愿者把主要精力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但是,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照常開展,并且更加嚴格,如對于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產生的垃圾,專門設置了垃圾投放點,由社區黨員突擊隊隊員上門收集;對于廢棄口罩,也專門設置了投放桶,收集后要進行消毒,再密封起來,當其它垃圾處理。
清河市場:實施“二級五分法”
3月6日上午8時多,記者在清河市場走訪了一圈,看到市場內的垃圾分類設施保持和春節前一樣,不同類型的垃圾有不同的收集點,分得非常細致,如玉米葉玉米棒臨時收集點、蔬菜類餐廚垃圾收集點、海鮮垃圾臨時收集點、香蕉梗臨時收集點等,除了專業的垃圾收集點外,還設置了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誤時投放點。在餐廚垃圾破碎站,工人將從市場上收集來的爛蔬菜、瓜果進行破碎。記者走訪時看到,市場上產生的垃圾都進行分類投放,沒有出現亂堆亂放的現象,整個市場顯得干凈整潔有序。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實踐,清河市場已形成“二級五分”垃圾分類模式。該市場負責垃圾分類的工作人員潘先生介紹,疫情期間,雖然清河市場的農產品交易量下降了很多,但垃圾分類繼續按照“二級五分”模式開展,“二級”即由市場內商戶在店鋪內進行第一次分揀,由市場管理方派保潔員逐鋪上門收集,并在收集區域再進行第二次分揀;“五分”即將玉米芯、香蕉棍等有機易腐垃圾回收加工利用;將爛蔬菜、爛瓜果進行壓榨脫水;將廢紙箱、紙皮、泡沫包裝箱等進行重復使用;對再生資源進行回收處理;將有害垃圾單獨存放、定期清運。潘先生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目前,該市場日收集可回收垃圾6~7噸、破碎餐廚垃圾約9噸、香蕉梗、玉米芯約4噸、動物內臟約3噸、其它垃圾15~16噸。“上述垃圾,除了其它垃圾外,都可以回收利用,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潘先生表示。
番禺全區垃圾分類工作不反彈
記者從番禺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疫情期間,番禺區采取了系列措施,確保疫情期間生活垃圾得到安全有效處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加強分類投放管理,確保垃圾分類不反彈。番禺區制定并印發了《關于做好加強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及收運工作的函》,繼續嚴格實施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禁止恢復樓層設桶,并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規范作業要求和保潔消毒指引。同時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分管領導牽頭成立督導組開展“日巡查、周通報”,分點包片對全區垃圾分類工作進行防控督導。1月25日至3月4日,督導組共出動150多人次,對430多個居民小區、12個村、56個餐飲旅業進行檢查,并重點對鐘村街、沙頭街、大龍街、東環街共21條餐廚垃圾收運線路進行現場核實檢查,督辦立行立改。
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為村居環境保駕護航。因地制宜調整增加定時投放點投放時段和時長,投放時段結束后迅速撤桶并轉運垃圾,有條件的小區提供消毒洗手液和擦手紙,便于居民投放后洗手消毒。嚴格做好所有投放點垃圾清運保潔工作,及時清運消毒,增加收運頻次,落實人員值守,減少垃圾在投放點停留時間,防止細菌滋生。及時調整餐廚垃圾收運線路和頻次,加強車輛密閉運輸管理,減少生活垃圾對環境衛生的影響。各鎮街迅速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減低交叉感染風險,疫情期間全區共設置1300余個廢棄口罩回收點,1800余個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
發揮社區共治力量,及時科普防控知識。番禺區各鎮街、社區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架起了物業公司、保潔公司、業委會、機團單位的快速溝通渠道,在職黨員積極回社區報到參與力所能及的疫情防控工作,到臨街店鋪派發宣傳指引資料,在社區設點值守對人員車輛進行檢查登記和測量體溫,參加小區站桶督導工作,持續引導居民群眾在疫情期間堅持垃圾分類。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王漢文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肖桂來 通訊員 王漢文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嘉妮